您好:歡迎來到馬可波羅網   登錄 免費注冊
首頁 > 藝術品牌排行榜

2015藝術品牌排行榜-藝術什么牌子好|藝術最受歡迎十大品牌

  • 1
    沈陽音樂學院
    沈陽音樂學院

    沈陽音樂學院,始于1938年,中國具有悠久歷史的專業音樂學院,東北地區最好的高等音樂學府之一,首批獲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藝術碩士(MFA)授予權 沈陽音樂學院是中國東北地區唯一一所歷史悠久、具有光榮傳統的高等音樂藝術院校。緣起于1938年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發起、創立的我黨第一所藝術院?!影掺斞杆囆g學院??谷諔馉巹倮?,學院由延安遷至東北,落戶沈陽,并于1958年更名為沈陽音樂學院。 截至2013年,學院擁有校本部、南校區、桃仙校區、大連校區4個本科教學校區,以及附屬中等音樂學校和附屬中等舞蹈學校。在傳統的音樂表演、音樂學、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舞蹈表演、舞蹈學、舞蹈編導等專業的基礎上,又開設了表演、廣播電視編導、播音與主持藝術等專業。本科人才培養達70余個專業方向。擁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的音樂與舞蹈學、藝術學理論兩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點,首批獲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藝術碩士(MFA)授予權。 截至2013年,學院在傳統的音樂表演、音樂學、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舞蹈表演、舞蹈學、舞蹈編導等專業的基礎上,又開設了表演、廣播電視編導、播音與主持藝術等專業。本科人才培養達70余個專業方向。 截至2011年,學院有藏書20余萬冊(張),其中樂譜6萬余冊,音樂理論書近2萬冊,社科及其它書籍近3萬冊;各類唱片及磁帶5萬余張;中外文期刊170余種,2萬余冊。 截至2013年,學院承擔了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83項;樂器發明研制獲國家專利9項。師生在國際、國內各類重大專業比賽中獲獎達320余人次。沈陽音樂學院科研立項374項,其中國家級項目3項、部級項目2項、省級項目36項、院級立項333項。在這些項目中,楊久盛研究員的課題《清代盛京宮廷樂舞研究》為全國藝術科學規劃課題、王沿平副教授的《實施素質教育—普通高校體育教材、教學成果改革的實驗研究》為“十五”全國學校體育衛生科研規劃重點課題、陳秉義教授的課題《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教學水平評估體系研究》為國家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其中陳秉義教授的《20世紀初中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科建設的歷史研究》為教育部研究項目、王沿平副教授的《學校體育促進音樂舞蹈表演專業學生藝術素質發展的研究》為“十五”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這些科研項目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 2
    上海音樂學院
    上海音樂學院

    上海音樂學院,中國知名(著名)藝術學院,創立于1927年,享譽國內外的著名音樂學府,音樂家的搖籃,我國歷史最悠久的高等音樂學府之一,中國大學社會科學100強上海音樂學院前身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和音樂教育家蕭友梅博士于1927年11月27日共同創辦的國立音樂院。首任院長為蔡元培先生。1929年9月更名為國立音樂??茖W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于1956年定名為上海音樂學院。自1949年至1984年,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音樂教育家賀綠汀擔任院長(后任名譽院長),為學校的建設及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1984年后,桑桐、江明惇、楊立青教授曾先后任院長。學院現任黨委書記:桑秀藩,現任院長:許舒亞。 學院面向全國招收本??粕?、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并招收外國留學生。學院設有14個系(部),即作曲系、指揮系、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系、鋼琴系、聲樂歌劇系、管弦系、音樂教育系、音樂戲劇系、藝術管理系、音樂工程系、現代器樂與打擊樂系、公共基礎部、研究生部等。涉及6個專業(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音樂學、音樂藝術表演、錄音藝術、公共事業管理、音樂科技與藝術)、近20個專業方向,既包括了具有雄厚根基的傳統專業,也有若干新建的新興學科與交叉學科。 學院擁有全國第一批建立的碩士、博士、博士后流動站的完整教學、科研體系。含4個碩士研究方向(音樂學、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音樂表演、音樂教育);2個博士研究方向(音樂學、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1個藝術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學院目前擁有2個上海市重點學科(優勢學科:作曲與音樂設計,特色學科:音樂文化史)、上海市教育高地1個(音樂表演)、以及上海市高校音樂人類學E-研究院。 學院擁有3個集教學、表演、科研為一體的藝術中心,即周小燕國際歌劇中心、國際弦樂藝術中心、國際鋼琴藝術中心;擁有1個音樂研究所,下設中日音樂文化研究中心、中國當代音樂研究與發展中心、上海音樂學院校史研究中心、音樂劇研究中心、音樂教育研究中心、音樂與社會研究中心等。并建有六個音樂表演團體:上海青年交響樂團、上海音樂學院新室內樂團、上海音樂學院弦樂四重奏組、上海音樂學院打擊樂團、上海音樂學院民族樂團以及上海音樂學院合唱團。學院另擁有一個富有特色的出版社——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一個高水平的學術期刊——《音樂藝術》、一個獨一無二的特色博物館——東方樂器博物館、以及一個高水準的演出場所——賀綠汀音樂廳。 學院在教學體制上實行“大、中、小”一貫制。1953年正式成立了附中,1956年成立了附小。五十多年來,附中、附小形成了鮮明的教學特色和優良傳統,取得了優異的辦學成果,培養出一大批日后成為國內外知名音樂家的優秀學生,成為我院及全國各音樂院校后備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 學院歷來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在學院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始終有一批國內著名乃至國際一流的教授領銜于各個學科,如建校初期的外籍教授查哈羅夫、富華、蘇石林、齊爾品以及國內著名音樂家蕭友梅、黃自、周淑安、應尚能、賀綠汀、丁善德等。新中國成立后,大批學子從海外學成歸來選擇上海音樂學院作為報效祖國的平臺,除了原有一批活躍于教學一線的著名學者為學科帶頭人以外,學院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廣納賢才,將國內外杰出的專家學者吸收到學院的教學和管理崗位上來,為上海音樂學院的發展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建院至今,學院培養的人才遍及全國和世界各地,其中有國際一流的作曲家、演奏家、指揮家、歌唱家、理論家;有文化藝術機關、團體中的領導骨干;有音樂院校、研究機構的業務骨干以及從事普及音樂文化藝術的文藝工作者。同時,學院在教學、科研、創作、學科建設等方面碩果累累,體現了學院雄厚的辦學力量。僅以我院師生在國際國內比賽中取得的突出成績為例,從20世紀50年代起,我院師生就在國內外音樂比賽中屢獲佳績,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以來,有600余人次在國際、國內重要音樂比賽中獲獎,其中1990年至1993年我院附中學生連續在國際音樂比賽中獲得第一名,被文化部授予“三年中連續四次獲國際比賽第一名”的獎匾,是全國音樂院校中唯一獲此殊榮的院校。僅2005年1月至2006年9月,又有23人次獲得19項國際音樂比賽獎項、78人獲56項國內音樂比賽獎項。學院被譽為“音樂家的搖籃”。    學院在保持傳統優勢學科國際先進水平的同時,積極拓展新的學科發展空間,打造學科專業建設新的增長點,促進學院辦學水平的提高。如新辦的本科專業公共事業管理(下設藝術管理和音樂電子信息技術管理兩個方向)以及音樂工程專業,突破音樂教育傳統的辦學模式,率先在全國同類院校中招收一本生源,實現了包括音樂學、工程學、電子學、管理學等多學科領域的交叉跨越。 學院始終與世界一流的音樂學院和音樂家保持著密切的聯系。近年來,我院分別與美國、俄羅斯、荷蘭、奧地利、挪威、西班牙、澳大利亞、德國和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音樂院校建立了廣泛的校際合作。如舉辦國際音樂院(校)校長論壇,邀請世界一流的專家來學院講學,并聘請許多國際著名的音樂家為學院名譽教授或客座教授等。其中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斯特恩、帕爾曼、里昂·費萊舍、祖克曼;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西蒙·拉特;著名大提琴演奏家羅斯特洛波維奇、馬友友等等都被我院聘為名譽教授或客座教授。學院還對在世界音樂舞臺上卓有成績的華人音樂家,啟動了來去自由的“簽約教授制”(即簽約教授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靈活選擇在我院的授課時間)。如鋼琴大師傅聰、陳宏寬,作曲家譚盾、瞿小松、陳其鋼、盛宗亮、徐儀、安承弼,歌唱家張建一、田浩江、梁寧、黃英,圓號演奏家韓小明,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指揮家湯沐海、余隆等,都成為學院簽約的兼職或特聘教授。近年來,學院成功舉辦了“帕爾曼在上?!?、“國際歌劇大師班”、“小澤征爾大師班”、“傅聰鋼琴大師班”、“國際單簧管音樂節”、“國際鋼琴大師班”、“祖克曼大師班”“國際電子音樂周”等系列對外學術文化交流活動。 目前上海音樂學院正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學院師生正以嶄新的面貌,按照江澤民同志“辦一流音樂教育,創國際先進水平”的指示精神,在文化部、教育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繼承辦學的優良傳統,積極開拓進取,克服困難,迎接挑戰,與時俱進,努力實現建設國際一流音樂院校的目標,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再鑄上海音樂學院新的輝煌!

  • 3
    南京藝術學院
    南京藝術學院

    南京藝術學院,中國十大藝術學院,創立于1912年,江蘇省唯一的綜合性高等藝術學府,我國獨立建制創辦最早并延續至今的高等藝術學府,在國內外卓有影響的綜合性高等藝術學府坐落于秦淮河畔、石頭城下的南京藝術學院是江蘇省唯一的綜合性高等藝術學府,也是我國獨立建制創辦最早并延續至今的高等藝術學府。其前身是 1912年中國美術教育的奠基人劉海粟先生約同畫友創辦的上海圖畫美術院,1930年更名為上海美術??茖W校,由蔡元培先生任上海美專董事局主席,并為校 歌作詞,題寫校訓、學訓。1922年,顏文樑先生在蘇州創辦了蘇州美術??茖W校。這兩所中國最早的私立美術學校于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中與山東 大學藝術系美術、音樂兩科合并成為華東藝術??茖W校,址于江蘇無錫社橋。合并工作于12月8日完成,從此,這一天成為南京藝術學院的校慶日。1958年華 東藝專遷校南京,址于丁家橋。同年6月更名為南京藝術??茖W校。1959年定名為南京藝術學院,學制改為四年,從而完成了學校的本科建制。1967年遷址 南京市虎踞北路15號。經過近一個世紀的建設和發展,南京藝術學院經風雨而茁壯,歷滄桑而彌堅,已發展成為在國內外卓有影響的綜合性高等藝術學府。 學校占地700余畝,現有校舍面積30萬平方米。在校普通本科生9237名,博士生75名,碩士生755名,留學生100余名,成教生1600余名,附 中學生400余名。目前設有美術學院、音樂學院、設計學院、影視學院、舞蹈學院、傳媒學院、流行音樂學院、工業設計學院、人文學院、文化產業學院、尚美學 院、高等職業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14個二級學院,另設有藝術學研究所、信息化建設管理中心、附屬中專等。按教育部頒布的專業目錄,學校 設有本科專業27個,專業方向50個,專升本專業8個,各類專修科(含成教)專業24個。 2011年獲得藝術學學科門類下設的 全部五個一級學科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擁有藝術學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吨袊嫾挤ā?、《油畫技法》、《設計基礎》、《中國美術史》為國家精品 課程,動畫專業、藝術設計專業、繪畫專業、音樂學專業、表演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藝術設計專業、美術學學科為全國高等學校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區;數 字媒體藝術實驗教學中心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藝術學(一級學科)、美術學、音樂學、設計藝術學為江蘇省“十一五”重點學科,藝術學(一級學科)為省 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點、省高校優勢學科,美術學為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點;音樂表演(中國樂器演奏)、藝術設計、繪畫、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音樂學、美術學、工 業設計、繪畫、藝術設計學、表演、錄音藝術、服裝設計與工程、戲劇影視文學13個江蘇省品牌、特色專業(含建設點);手工藝課程實驗教學實驗室、數字音頻 教學實驗室、版畫藝術實驗教學中心、影視制作實驗教學中心、工業設計實驗教學中心為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F有教職工1100余人,專任教師637人,教 授、副教授共248人,博士生導師37人,碩士生導師126人,聘有國內外客座教授、兼職教授90余人。 學校設有藝術學研究 所、音樂學研究所、藝術教育研究所,另有實驗樂團、青年舞蹈團等演出機構。學?!睹佬g與設計》、《音樂與表演》為全國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其中《美術與設 計》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音樂與表演》為CSSCI來源期刊。近10年來,學校師生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1篇,全國美展金獎3項,“金鐘獎” 金獎2項,“文華獎”金獎1項,以及舞蹈“桃李杯”、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等多項大獎。全校師生在國內外獲獎590余項,出版發表各類著作350多部,論文 2300余篇,國家級和省級科研立項49項。 在近百年的辦學歷程中,南京藝術學院秉承了優秀的文化傳統、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 蘊,從蔡元培先生確立的“閎約深美”辦學理念到劉海粟先生提出“不息的變動、不息的改造”辦學精神,陶甄了一代代優秀的藝術人才。改革開放以來,學校緊緊 抓住發展機遇,主動順應教育適度超前發展的戰略,把“內涵建設”和“外延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實現了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跨越發展。近年來,學校大力實 施“質量立校、人才強校、學科引領、基建優先”四大發展戰略,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以科研和創作展演為抓手,完善學分制改革,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全 面實施素質教育。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學校立足“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的原則,注重營造濃郁的學術氛圍,強調 學生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大力推進教學質量建設,在實施一流教學、培養一流人才、創建一流學府的征程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 成了優勢。2003年國家教育部首批高等院校本科教學評估工作中被評為“優秀”;2007年躋身江蘇省屬重點大學建設行列;學校先后被表彰為“江蘇省高等 學校和諧校園”、“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近年來學校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形成了博 士、碩士、學士、中專多層次辦學體系,為社會培養了一批適應社會需求的德藝兼備的藝術人才,其中不少畢業生已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中堅和藝術界的著 名人物。學校不斷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全面推進與無錫市、常熟市、鹽城市的政產學研用合作,努力為促進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繁榮文藝舞臺做出更大貢獻。 人杰地靈,鐘靈毓秀。在這所歷史悠久的藝術殿堂中,曾經涌現過一大批現代史上的文化名人和著名的藝術家、教育家:劉海粟、顏文樑、謝海燕、陳之佛、臧云 遠、俞劍華、黃友葵、程午嘉、劉汝醴、溫肇桐、陳大羽、盛雪、甘濤、姜?!麄優橹袊囆g教育的崛起作出過卓越的貢獻,也為南京藝術學院的發展奠定了堅 實的基礎。今天的南京藝術學院汲六朝古都的文化滋養,得江蘇經濟大省的實力,團結奮進,不斷進取,已經成為學科門類齊全、辦學層次多樣、師資力量雄厚、教 學設施先進的綜合性高等藝術學府。

  • 4
    中國傳媒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始于1954,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珠峰計劃”、“2011計劃”、“千人計劃”重點建設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中國新聞傳媒專業最高學府 中國傳媒大學(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中傳,位于首都北京,中國國家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列入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珠峰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千人計劃”重點建設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學校設有4個研究院,有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專業碩士學位類別,并設有6個博士后流動站,涵括了新聞學、文學、藝術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歷史學、理學、管理學11大學科門類。 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54年的中共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1959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學校升格為北京廣播學院。2004年8月,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2011年,成為“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建校以來,學校致力于信息傳播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被譽為“中國廣播電視及傳媒人才搖籃”。 學校主辦《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現代出版》、《當代電影》《電視藝術》《媒介》《廣告主》等學術刊物,編纂出版《中國廣播電視年鑒》《消費行為與生活形態年鑒》《中國廣告作品年鑒》,經營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電子音像出版社?!缎侣勔曇啊贰缎聜鲿r報》(新聞傳播學部新聞學院),《電視人》(電視與新聞學院電視系),《傳媒工科生》(信息工程學院記者團),《中傳攻略》。 截至2013年,學校與五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所國外知名大學、科研與傳媒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2009年學校發起成立了“傳媒高等教育國際聯盟”,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的49所知名傳媒高校加入“聯盟”。學校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單位,建有亞洲傳媒研究中心、歐洲傳媒研究中心等國際學術研究機構。由該校主辦的亞洲傳媒論壇、世界大學女校長論壇、中國傳播論壇等高層次國際學術會議,已成為國際傳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臺。

  • 5
    中國戲曲學院
    中國戲曲學院

    中國戲曲學院,中國十大藝術學院,培養戲曲專門人才的高等藝術院校,中國戲曲教育的最高學府,中國戲曲高等教育體系的建立者,中國戲曲高等教育的引領者和示范者,中國戲曲教育最重要的基地 中國戲曲學院原隸屬文化部,成立于1950年1月28日,最初稱文化部戲曲改進局戲曲實驗學校,1955年1月正式定名為中國戲曲學校。1973年11月并入文化部“中央五·七藝術大學”,后更名為“中央五·七藝術大學戲曲學?!?。1977年2月正式恢復中國戲曲學校建制。1978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升格為中國戲曲學院,并招收第一屆本科生,從此揭開了中國戲曲藝術教育的新篇章。2000年劃轉北京市,國家對學院實行文化部與北京市政府共建、以北京市管理為主的體制。 學院首任校長是中國現代戲劇奠基人之一的田漢先生,王瑤卿、晏甬、蕭長華、史若虛、王榮增、俞琳、朱文相、周育德等先后任校(院)長?,F任黨委書記張凡,院長杜長勝。學院的校訓是“德藝雙馨,繼往開來”。 學院目前設有京劇系、表演系、音樂系、導演系、戲曲文學系、舞臺美術系、新媒體藝術系、基礎部、附中等9個教學單位,有“戲劇與影視學”、“音樂與舞蹈學”兩個一級學科碩士點,“藝術學理論”一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有10個本科專業和25個專業方向。京劇表演專業是我院的傳統優勢專業,也是國家和北京市兩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戲劇戲曲學為北京市重點學科,并列入北京市文化藝術人才培養基地建設項目。 學院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注重教師結構調整,不斷提高教師素質。近年來,學院堅持“引進、培養、提高”的原則,先后引進了李維康、傅謹、謝柏梁等特聘教授及學科帶頭人和其他高層次人才,同時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藝術家來院任教,形成了一支以特聘教授和著名藝術家為學術和創作帶頭人,新老結合、院內外結合、在職與客座結合的師資隊伍。在目前的234名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教師比例達到43%,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比例達到51%,師資隊伍的學歷、職稱、年齡和學緣結構日趨優化。 以藝術實踐、創作、科研推動教學建設,是學院辦學的優良傳統,也是學院人才培養的特色。2000年以來,學院共獲得各類學科建設及科研立項50余項,資助資金共計2561萬元;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獎10項;出版學術著作、自編教材、創作作品等120余部,其中《中國藝術教育大系·戲曲卷》填補了戲曲教育長期無系統教材的空白。學院創作改編的《白蛇傳》、《對花槍》、《岳云》、《杜十娘》、《張協狀元》等大量優秀劇目,獲得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提名獎、全國優秀劇目獎、銅牛獎等獎項。 學院形成了教學、實踐、科研、創作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60年來,學院為國家培養萬余名戲曲專門人才,涌現出劉秀榮、謝銳青、楊秋玲、錢浩梁、張春孝、侯正仁、李光、孫岳、朱秉謙、劉長瑜、葉少蘭、李長春、馮志孝、關雅濃、王夢云、李朝貴、李維康、耿其昌、劉琪、沈健瑾、張曼玲、黃孝慈、于魁智、李勝素、孟廣祿、袁慧琴、王蓉蓉、周龍、張火丁、郭躍進、杜鎮杰、李宏圖、李軍等一大批藝術家。1996年起,學院先后承辦了五屆“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為21世紀京劇表演藝術人才培養做出了特殊貢獻。中國戲曲學院被譽為“中國戲曲藝術人才的搖籃”。 學院一直承擔著向海外傳播中華戲曲文化的重要使命,與世界幾十所大學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2009年11月,學院與美國賓漢頓大學共同建立了全球第一家戲曲孔子學院,培養了各國留學生500余名,多次參加各類國際藝術節演出活動,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 截至2010年底,學院在校生2478人,其中,學歷教育學生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204人,普通本科生2047人,成人教育本??粕?66人,非計劃招生高等教育學生中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61人。畢業生平均就業率為90%左右。 學院總占地面積5.43萬平方米 (81.5畝),總建筑面積6.5萬平方米。擁有大、小劇場、影視制作中心、錄音棚、體育館等教學實踐實習場所。截至2010年底,學院圖書館總建筑面積5723平方米,藏有紙質圖書21.47萬冊,電子圖書123.31GB。同時,學院建成了穩定、安全、高效的校園網絡,為教學手段的更新和信息化教學提供了有力保障。 面向未來,學院將進一步解放思想,銳意進取,貫徹學院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確定的“兩步走”發展戰略,為建設民族特色鮮明、國內水準一流、國際影響廣泛的戲曲藝術大學而努力。

  • 6
    上海戲劇學院
    上海戲劇學院

    上海戲劇學院,十大藝術學院,中國培養戲劇專門人才的高等藝術院校,國內藝術門類最全的綜合演藝類高等藝術院校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劇協亞太局中心,我國藝術專業學位首批試點培養單位之一上海戲劇學院是中國培養戲劇專門人才的高等藝術院校,前身是上海市市立實驗戲劇學校,1945年12月1日由著名教育家顧毓琇與著名戲劇家李健吾、顧仲彝、黃佐臨等創立,熊佛西先生為首任院長。1949年10月,上海市立實驗戲劇學校改名為上海市立戲劇??茖W校。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實行院系調整,山東大學藝術系戲劇科、上海行知藝術學校戲劇組并入后正式建院,更名為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1956年正式命名為上海戲劇學院,系文化部直屬高等藝術院 校。2000年4劃轉為由上海市與文化部共建,2002年6月,原上海師范大學表演藝術學院、上海市戲曲學校、上海市舞蹈學校并入上海戲劇學院。 建校以來,學院培養了近萬名文藝專門人才,其中戲劇表演方面的代表人物有:祝希娟、焦晃、趙有亮、潘虹、奚美娟、王洛勇、李媛媛、陳紅、尹鑄勝、陸毅、李冰冰、佟大為等;編導方面的代表人物有:余秋雨、沙葉新、胡偉民等;舞美設計 方面的代表人物:周本義、胡妙勝、金長烈、韓生、伊天夫等;在美術方面有旅美藝術家:呂振環、蔡國強等;電視主持方面的新秀有:和晶、陳蓉、董卿等;戲曲演員代表有 :蔡正仁、梁谷音、岳美緹、張洵澎、計鎮華、楊春霞、張靜嫻、史敏、王佩瑜等;舞蹈演員代表有:凌桂明、石鐘琴、茅惠芳、汪齊鳳、楊新華、辛麗麗、黃豆豆、譚元元、范曉楓、孫慎逸、方仲靜、姚偉等。他們當中相當一部分成為了影響中國乃至世界戲劇、電影、美術界的著名藝術家,同時學院還培養了西藏、內蒙等少數民族的第一代戲劇家,為推動中國的文化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戲劇戲曲學是我院的主要學科,1999年起被列入上海市重點學科。博士、碩士研究生教育層次以戲劇戲曲學為二級學科,共有十余個研究方向。此外,碩士研究生教育層次還設有藝術學 、廣播電視藝術學。 學院設表演系、戲劇文學系、舞臺美術系、導演系、電影電視學院、公共教學部、戲曲學院、舞蹈學院、創意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本科專業教育層次有表 演、戲劇影視文學、戲劇影視美術設計、藝術設計、導演、廣播電視編導、播音與主持藝術、舞蹈編導、文化事業管理等專業,涵蓋話劇、戲曲、舞蹈等專業門類。 學院建立了廣泛的國際聯系,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十余所學校、國際機構團體建立了校際交流和合作關系。經常聘請國際專家來院講學、排戲,學院 的專業教師也經常受聘到國外講學訪問,共有五十多國家地區學生來我院留學、研修。學院的演出團、教學小組也先后赴新加坡、日本、英國、意大利、德國、美國、韓國、比利時、羅馬尼亞以及我國港澳臺地區演出,交流教學實踐。學院先后主辦多次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際莎士比亞戲劇節、國際小劇場戲劇節。 在貫徹科學發展觀過程中,以慶祝建校65周年為契機,學校正朝著建設現代大學制度、創建國際一流藝術大學的目標邁進。廣大師生員工以改革創新、求真務實的精神,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堅定不移地走藝術精品教育發展道路,熱情投身“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時代潮流,不斷推進各項事業新突破、新發展并取得 新成效、新輝煌!

  • 7
    北京舞蹈學院
    北京舞蹈學院

    北京舞蹈學院,中國十大藝術學院,創立于1954年,新中國建立的第一所專業舞蹈院校,世界知名的舞蹈院校,中國舞蹈教育的最高學府,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專業設置最為齊全的舞蹈知名院校,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北京舞蹈學院創辦于1954年,初名北京舞蹈學校,是新中國建立的第一所專業舞蹈院校,愛國華僑、著名舞蹈家戴愛蓮出任第一任校長。1978年經文化部正式批準成立北京舞蹈學院;1999年獲得舞蹈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得藝術碩士(MFA)學位授予權。目前北京舞蹈學院是中國舞蹈教育的最高學府,也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專業設置最為齊全的舞蹈知名院校。   北京舞蹈學院位于海淀區風景秀麗的紫竹院公園北側, 學院在編教職員工近600人。全日制在校學生2000余人;附屬中等專業學校學生1000余人;繼續教育學院在校生500余人。舞蹈考級教育管理中心每年在海內外培訓考級師資近2萬人,有近15萬學生參加舞蹈考級培訓學習。   學院下設中國古典舞系、中國民族民間舞系、芭蕾舞系、編導系、舞蹈學系、社會舞蹈系、音樂劇系、藝術傳播系、藝術設計系、公共基礎部、音樂部、研究生部、國家重點附屬中等舞蹈學校、繼續教育學院、舞蹈考級教育管理中心、青年舞團等教學及演出單位,涵蓋舞蹈表演、舞蹈編導、舞蹈史論及相關的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公共事業管理等五個專業共十八個專業方向。舞蹈編導專業和舞蹈學專業為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舞蹈表演專業為市級特色專業;中國古典舞教學團隊被評為北京市及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中國民族民間舞、芭蕾舞、國際標準舞及附中教學團隊被評為北京市級優秀教學團隊。學院經歷50多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從中專、本科到研究生層次的專業舞蹈教育和校外舞蹈素質教育的較為完善的舞蹈教育體系,引領著中國舞蹈教育的發展方向。   在北京舞蹈學院半個多世紀的辦學歷程中,先后有一批著名的專家、學者在學院執教。包括歐陽予倩、吳曉邦、彭松、盛婕、葉寧、陳錦清、高連甲、栗承廉、侯永奎,前蘇聯功勛演員伊麗娜、查普林、古雪夫等;還有中國古典舞、中國民族民間舞、芭蕾舞各學科的創始人如李正一、唐滿城、孫穎、許淑英、羅雄巖、曲皓、陸文鑒等。中央芭蕾舞團和東方歌舞團的前身都誕生在北京舞蹈學院。   建校50多年來,學院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文藝方針,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弘揚“愛國、愛校、愛舞蹈”的舞院傳統,秉承“文舞相融、德藝雙馨”的校訓,先后培養了賈作光、白淑湘、陳愛蓮、趙青、薛菁華、斯琴塔日哈、張均以及李仲林、黃伯壽、白水、李群、房進激、張毅、章民新、王世琦、李承祥、蔣祖慧等眾多蜚聲海內外的著名舞蹈藝術家;培養了一批如呂藝生、熊家泰、許定中、潘志濤、尹佩芳、王佩英、肖蘇華、馬力學、劉友蘭、賈美娜、沈元敏、孟廣城等知名舞蹈教育家;學院還培養了一大批近年來活躍在舞壇上的中青年舞蹈藝術家,如張繼剛、陳維亞、馮瑛、王才軍、沈培藝、黃豆豆、劉震、朱妍、黃啟誠、山翀、邢亮、汪冽、王亞彬、武巍峰、劉巖、汪子涵、邵俊婷等;還有在學院附中和大學學習過的章子怡、李輝、馬玲、蓋麗麗、陳肖依、李曉冉、劉孜、趙濤、姚晨、喬振宇、彭丹、孫霏霏、劉希媛、遲帥等一批影視明星。   為弘揚和傳播舞蹈文化,學院師生或隨國家領導人出訪,或應邀赴美、英、法、德、俄羅斯、日本、加拿大等幾十個國家參加文化交流,或邀請國際知名舞蹈專家來院講學,廣泛開展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為不同歷史時期國家的文化外交做出了重要貢獻。   今天的北京舞蹈學院是培養精英舞蹈人才的搖籃、普及和提升舞蹈藝術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推動舞蹈文化科學研究和舞蹈作品創作的前沿基地、促進舞蹈文化國際交流的橋梁和窗口。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學院黨委確立了“高舉旗幟、文化引領、依法治校、和諧發展”的工作方針,按照“以特色建一流,以質量求生存,以和諧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力爭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舞蹈科學研究等各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績,為創建世界一流舞蹈高等學府,為推動首都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更大貢獻。   學?,F任黨委書記王傳亮,院長李續,黨委副書記遲行剛,副院長明文軍、郭磊、鄧佑玲、王偉,紀委書記彭紅 。

  • 8
    北京電影學院
    北京電影學院

    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十大藝術學院,目前中國高等藝術教育中唯一的電影專業院校,國家動畫教育研究基地,中國兒童電影研究中心的掛牌單位,集電影人才培養、電影藝術創作和學術科研于一體的世界著名電影專業高等院校?北京電影學院是中國電影人才的搖籃,是目前中國高等藝術教育中唯一的電影專業院校,在國內電影和文化藝術界享有盛譽,也是世界著名的電影藝術高等學府。經過60年的建設和發展,學院建立了完整、科學的電影學學科體系;形成了以本科教學為主體,涵蓋???、本科、碩士、博士和繼續教育、留學生教育等多層次、多形式的電影專業高級人才培養體系。今天,北京電影學院已發展成為國內外電影教學設備設施齊備,專業設置科學全面,教學師資經驗豐富,實踐教學特色鮮明,科研創作力量雄厚,教育教學享有盛譽,理論研究水平領先,人才培養質量優異,集電影人才培養、電影藝術創作和學術科研于一體的世界著名電影專業高等院校。 北京電影學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四號,占地面積91293平方米。截至2010年9月,學??偨ㄖ娣e91339平方米,正在施工面積10394平方米。學校固定資產總值50373.10萬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27292.82萬元,生均9.1萬元。全年教育經費投入23303.55萬元,其中國家撥款17907.55萬元(含中央財政共建800萬元),自籌經費5396萬元。圖書館建筑面積2057平方米,藏書32.56萬冊,電子圖書1897.0GB。學院建有動畫藝術、錄音技術、美術特技和數字電影等4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電影專業實驗室,實驗室擁有國內外最先進的電影制作、科研設備,參與了重要電影、電視片的制作,其中錄音技術實驗室是全國高校唯一獲得國際聲音權威——杜比公司資格認證的實驗室。學院數字電影技術與藝術實驗室是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學校的聲音實驗中心是北京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北京電影學院社會實踐橫店影視基地是北京市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學院建成了“千兆骨干、百兆桌面”的數字校園網絡,教學用計算機1584臺。 截至2010年,學院建有14個院(系、部),開設9個本科專業,其中攝影專業、錄音藝術專業、動畫專業是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攝影專業、錄音藝術專業、動畫專業、表演專業是北京市特色專業。今年申報的“數字電影技術”本科專業,作為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本科新專業已獲教育部批準,2011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學校具有一級學科1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本科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部級重點學科(一級)1個,部級重點學科(二級)1個。學校是北京市“藝術文化學科群”建設的主持單位,牽頭開展北京市“藝術文化學科群”建設工作?!半娪皵z影創作”和《攝影曝光》分別是國家級精品課程和國家級精品教材;“語言藝術”、“導演創作”等是北京市精品課程,《動畫概論》、《電影特技教程》和《電影劇作觀念》等是北京市精品教材。2007年6月,學院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目前,全日制在校生人數為2364人。在校研究生470人(其中博士生48人、碩士生422人),在校普通本科生1894人。成人教育本??粕?60人(其中本科生336人,??粕?24人);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148人;研究生課程進修班56人;留學生69人。2010年畢業生為1407人,本科畢業生就業率95.5%。 教職工總數512人,其中專任教師263人。專任教師中教授47人,副教授96人;博士生導師17人,碩士生導師13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30人。外籍教師3人。教師中大部分是國內外電影專業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優秀教師或者電影藝術家,具有比較豐富的電影技術應用開發、藝術創作實踐經驗和成果,在中國電影創作、教育和理論研究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獲得過國際、國內電影、電視創作的多項大獎。很多教師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首都師范大學、浙江傳媒學院、南京藝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中國文化書院等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研究院所聘為博士生導師和客座教授。 學院是國家動畫教育研究基地、北京影視藝術研究基地和中國兒童電影研究中心的掛牌單位。配合教學和藝術創新以及產業發展的需要,學院建有電影研究所、數字電影技術研究所、電影表演藝術研究所、中國動畫藝術研究所、影視文化產業研究所、中日動畫漫畫研究中心和《北京電影學院學報》、《中國動畫產業年報》以及《中國電影產業年報》編輯部等研究機構。2007年成為首家主持國家863項目的藝術院校。2003年-2006年,學院共獲得學術成果獎64項(次);教師發表學術論文498篇(次);教師和學生申請和承擔科研課題項目共計226項,各類科研經費總計549.4萬元;課題研究完成后,撰寫出版學術專著(教材)累計184部。2005—2009年度教師共申請承擔科研課題項目1098項,各類科研經費總計926.8萬元,撰寫專著、譯著284本,公開發表學術論文、譯文831篇(次),獲得省部級科研獎17項。 學院積極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開放辦學。1984年成為CILECT(國際電影電視高等院校聯合會)的會員學校;1988年被選為理事學校。2002年當選為該組織亞太地區電影年會的執行主席。2008年11月,學院成功舉辦了“2008北京國際影視院校聯合會大會”,來自全球48個國家的近百所成員院校的200多名院校長及代表出席了大會。我院先后與十余個國家和地區近30所電影院校建立了電影專業教育、學術研究、教師互訪與創作等方面的合作交流關系。先后聘請了38名國內外的電影藝術家和電影教育、電影學術理論研究的專家、學者為學院客座教授及兼職教授。學院每年還聘請數位外籍電影藝術家和電影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來校進行講學和交流。學院派出大量教師“走出去”,與各個國家電影院校進行學術訪問、專業交流,執行創作、教學合作項目,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國際電影教育、創作、理論的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和發表論文。先后在近十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多所國外著名大學舉辦“北京電影學院學生電影作品展”,與多個國家和地區電影院校學生合作拍攝紀錄片、動畫片?!氨本╇娪皩W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于2002年由學院教授、著名導演謝飛提倡并創辦,至今已連續舉辦九屆,得到世界各地影視院校學生和教師的高度評價和熱情參與,每年都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影視院校參展,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作者光臨影展,已成為在亞洲舉辦的規模和影響最大的學生電影節;“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獎”創立于2001年12月,至今已連續舉辦10屆,是中國最具權威的青年原創動畫作品展示和學術研討交流活動,被稱為中國動畫短片的“奧斯卡”,參賽作品已從國內擴大到了國外,具有很大的國際影響力。我院的留學生教育是北京市評選出的,首都北京對外留學生教育、教學最有影響力的9所高等院校之一,并多次榮獲北京市留學生教學管理先進單位的稱號。 在半個多世紀的辦學歷程中,我院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高級電影專門人才。其中有陳強、趙聯、龐學勤、于洋、許還山、張天民、林汝為、林農、王炎、李文化、魏鐸、沈杰、阿達、吳貽弓、丁蔭楠、胡炳榴、陳家林、韋林玉、謝飛、鄭洞天、張暖忻、王好為、黃蜀芹、廣春蘭、李前寬、顏學恕、滕文驥、郭寶昌、翟俊杰、韋廉、陳凱歌、田壯壯、吳子牛、張藝謀、黃建新、魯曉威、尤小剛、顧長衛、張黎、侯詠、趙飛、王小列、肖鋒、趙小丁、陶經、李少紅、胡玫、陳國星、霍建起、尹力、馮小寧、何群、唐國強、寇振海、宋春麗、肖雄、張鐵林、劉佳、周里京、方舒、張豐毅、謝園、沈丹萍、王志文、許晴、胡亞杰、蔣雯麗、徐靜蕾、黃磊、趙薇、陳坤、何琳、黃曉明、張元、王小帥、賈樟柯、陸川、王全安、余男、柳云龍、袁立、黃渤、姚晨等一大批國內外著名和知名的電影藝術家及電影專業人士。他們已經成為中國電影事業的中堅力量。學院各個屆別和專業的學生,也為中國電影的發展和繁榮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學院的教師和畢業生,多次榮獲中國電影“金雞獎”、“百花獎”、政府“華表獎”、國家“五個一工程獎”等各種國家級重要獎項,獲獎影片上百部(次)。教師和畢業生榮獲包括奧斯卡、柏林、戛納、威尼斯、東京等重大國際電影節的多個獎項。其間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參與拍攝的影片,就榮獲過國外電影(文化)獎項和榮獲國內電影、電視獎項。僅以2005年榮獲中國電影政府獎最高獎“華表獎”的10部影片為例,其主要參加創作的人員全部是北京電影學院歷屆畢業生。具不完全統計,學院青年電影制片廠拍攝或合作、參與拍攝的電影作品,獲得國內外電影獎項77個。其中,《鄰居》、《本命年》和《秋菊打官司》入選1999年新中國電影五十年優秀影片五十部;《離開雷鋒的日子》、《沖天飛豹》、《秋菊打官司》、《勁舞蒼穹》、《大沙暴》、《臺灣往事》和《婼瑪的十七歲》等獲得多項“華表獎”、國家“五個一工程獎”。 學院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學院辦學活力不斷增強。先后獲得了“首都精神文明單位”、“北京市高校文明校園”、“北京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單項提名”等一系列榮譽。2008年4月,以“優秀”成績通過北京市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標準達標檢查,標志著北京電影學院在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已經邁進藝術院校的先進行列。 自新世紀以來,學院從國家電影事業發展的需要和學校發展的實際水平出發,自覺以國際化的視野和標準來培養中國電影專業人才,明確提出了世界一流電影學院的發展目標,即從新世紀開始,經過20年左右的努力,把學院建設成一所學科和專業建設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要求,具有鮮明特色,以電影學為主體,藝術學、美術學和廣播電視藝術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在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質量、師資隊伍建設、電影學術理論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應用、電影藝術創作思想、學校管理和辦學條件等主要方面達到世界同類院校先進水平的高等藝術專業院校,實現建成世界一流電影學院的發展目標。在此基礎上,學校確立了分三個階段實現發展目標的戰略構想。 目前,世界一流電影學院建設第一、第二階段的發展目標已基本實現,正在向第三階段邁進。學院正以辦人民滿意的高等藝術教育為宗旨,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主線,堅持以人為本,遵循教育規律,面向社會需求,優化結構布局,大力推進培養模式創新和電影學技術基礎的數字化轉型,全面實施“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 和“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增強社會服務能力,為實現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的歷史性轉變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為早日實現建成世界一流電影學院而努力奮斗。

  • 9
    中央戲劇學院
    中央戲劇學院

    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十大藝術學院,教育部直屬院校,中國戲劇藝術教育的最高學府,世界著名的藝術院校,世界戲劇院校聯盟國際大學生戲劇節活動基地,我國戲劇、影視藝術教學與科研的中心和亞洲戲劇教育研究中心?中央戲劇學院是教育部直屬院校,是中國戲劇藝術教育的最高學府,是亞洲戲劇教育研究中心總部所在地,是世界戲劇院校聯盟國際大學生戲劇節活動基地。 中央戲劇學院的歷史可以溯源至1938年4月10日成立的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至今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其間歷經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華北大學第三部,后又有南京國立戲劇??茖W校并入。1949年12月,中央戲劇學院正式開辦,1950年4月2日,正式召開了中央戲劇學院成立大會,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校名。歐陽予倩、曹禺、張庚、光未然、沙可夫、李伯釗、金山、徐曉鐘、王永德、劉國富曾擔任學院領導?,F任黨委書記劉立濱,院長徐翔。 中央戲劇學院教學科研機構設有:表演系、導演系、舞臺美術系、戲劇文學系、電影電視系、藝術管理系、基礎教學部、影視藝術職業學院、戲劇藝術研究所、學報社、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等。本??茖I設置有:表演專業、導演專業、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戲劇學專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研究生專業設置有戲劇戲曲學、電影學、廣播電視藝術學。學院設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皯騽蚯鷮W”為國家重點學科。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中央戲劇學院堅持現實主義美學原則,繼承中華民族美學傳統,博采眾長,厚基礎、重實踐,秉承“求真、創造、至美”的校訓,致力于為國家乃至世界培養戲劇影視藝術精英人才。學院的畢業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已成為聞名中外的藝術家、學者、教授和作家,他們多次榮獲國家文華獎,“五個一工程”獎,戲劇梅花獎,振興話劇獎;電影金雞獎、百花獎;電視金鷹獎、飛天獎以及國際電影大獎如金熊獎、金獅獎、金拐棍獎、金馬獎、奧斯卡獎提名等,為中國戲劇影視事業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中央戲劇學院本部坐落在北京市東城區東棉花胡同39號,另位于昌平區北七家鎮占地335畝的新校區已經正式開工建設,預計在“十二五”期間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一座功能布局合理,條件設施完備,文化個性突出的現代化校園將展現在世人面前,一流的辦學空間和教學設施將進一步促進學院與世界最優秀戲劇學院的學術交流,并為實現學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硬件保障。 面向未來,中央戲劇學院將牢牢把握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努力拓寬辦學思路,加大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建設,加強學科建設和高層次教師隊伍建設,推進管理體制機制創新,開展世界戲劇教育的多邊交流與合作,不斷提升學院的綜合辦學實力和整體辦學質量,努力使中央戲劇學院全面進入特色鮮明和世界一流的藝術院校行列。

  • 10
    中央音樂學院
    中央音樂學院

    中央音樂學院,中國十大藝術學院,培養高級專門音樂人才的高等學府,中國大學社會科學100強,全國高校首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中國藝術院校中唯一一所國家重點高校和“211工程”建設學校中央音樂學院是由20世紀40年代的國立音樂院(含幼年班)、東北魯迅文藝學院音工團、華北大學文藝學院音樂系、國立北平藝術??茖W校音樂系、上海、香港中華音樂院等幾所音樂教育機構于1949年9月起在天津合并組建而成,同年12月18日政務院正式命名學校為中央音樂學院并任命正副院長。1950年6月在天津補行成立典禮,1952年燕京大學音樂系并入,1958年遷至北京,座落在北京西城區復興門原清醇王府舊址(光緒皇帝出生地)。但學院的歷史應追溯到1940年11月抗戰期間在陪都重慶青木關成立的國立音樂院,她是中央音樂學院多個前身中一脈相承的主要前身,至今已有70年校齡。學院原隸屬于文化部,2000年歸屬教育部。1960年被定為國家重點高等學校,1999年被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校,是目前全國藝術院校中唯一的一所國家重點高校和“211工程”建設學校。歷任院長為馬思聰、趙沨、吳祖強、于潤洋、劉霖,現任院長王次炤。 中央音樂學院作為一所培養高級專門音樂人才的高等學府,自建院以來已形成了體現教學、科研、藝術實踐綜合功能的,從附小、附中、大學本科到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層次的完整音樂教育體系?,F設作曲系、音樂學系、指揮系、聲歌系、鋼琴系、管弦系、民樂系、音樂教育系、樂隊學院、基礎教育部以及附屬中、小學、繼續教育學院、遠程音樂教育學院等教學部門。此外,還設有集教學與科研為一體的音樂科技部,其中包括提琴制作研究中心、現代電子音樂中心、音樂治療中心和嗓音研究中心等。2001年建立了全國藝術院校中唯一的一所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研究所。2005年,創立了亞洲第一所培養和訓練樂隊演奏人才的機構——樂隊學院。學院還設有海內外社會音樂考級委員會,與教育部考試中心共同推出“全國音樂等級考試”。此外學院還附設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和環球音像出版社等機構。中央音樂學院以全國音樂教育中心,音樂研究、創作和表演中心,以及社會音樂推廣中心的辦學模式,成為一所能代表中國專業音樂教育水平、專業設置比較齊全并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的音樂學府。 中央音樂學院是全國音樂人才向往的地方,吸引了大批有才華的年輕音樂家來院學習,培養了眾多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作曲家、音樂學家、音樂教育家和音樂表演藝術家,他們一直是中國音樂事業發展中的骨干力量和生力軍,許多在國內外重要音樂機構擔任重要職務,其中包括幾十位國家級院、團的藝術總監、團長和音樂學院的院長、校長。許多畢業生已經成為享有國際聲譽的知名音樂家,活躍在國際和國內的音樂舞臺上,其中有的作為獨奏(唱)家在世界各地巡演,有的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英國皇家科文特花園歌劇院擔任主角,在紐約愛樂樂團、意大利維羅納歌劇院、德國慕尼黑歌劇院、中國交響樂團、新加坡交響樂團、德意志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中央歌劇院、中央芭蕾舞團、澳門樂團、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等擔任音樂總監、指揮或首席。 中央音樂學院是全國高校首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并于2003年設立了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人事部、教育部共同審批通過的第一批全國藝術學博士后流動站。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學科(包括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音樂學和音樂表演藝術)為全國重點學科。幾十年來,學院已建立起一支實力雄厚的教師隊伍,擁有一批在國內外音樂界具有一定影響的著名音樂家、學者和學術帶頭人?,F職教師總數為359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7人,碩士生導師166人;專任教師281人,其中教授85人,副教授86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百分之六十。在教學科研中,涌現出一批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和學者。 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910人,其中本科生1441人,博士生79人,碩士生362人,留學生28人;在站博士后5人;繼續教育學院、現代遠程音樂教育學院學生共5971人,附中、附小學生934人。 60年來,學院已建立起一支實力雄厚的師資和教學管理隊伍,在教學和科研中涌現出一批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創作了大量具有影響的音樂作品,出版教材、著(譯)作數百種,其中不少教材和教學成果榮獲國家級獎項。學術性季刊《中央音樂學院學報》行銷國內外,是全國藝術類中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唯一擁有教育部名欄的期刊,2010年入選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學院已培養了數萬名音樂人才及數百名外國留學生,其中大多數畢業生已成為全國各地文藝團體、藝術院校、研究機構的領導人和業務骨干,有些已成為享譽國內外的著名音樂家。 學院師生在國內外舉辦的各種音樂比賽中屢屢獲獎,據不完全統計,自建院以來,獲國內外各類獎項共計3219人次,其中,國內獲獎2485人次(金獎779人次),國際獲獎734人次(金獎250人次),其中包括著名的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的金銀獎等。1987年以來,學院共取得科研成果獎87項,其中省部級以上61項。1989年以來,林耀基教授的《小提琴教學》、郭淑珍教授的《聲部確定及訓練的科學》、于潤洋等教授的《音樂美學教學成果》和吳祖強等教授的《作曲教學成果》分別在教育部每四年舉行一次的教學成果評獎中獲得國家級特等獎和一等獎。2008年,管弦系和樂隊學院、音樂教育系還分別獲得北京市教委頒發的“北京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稱號。2009年,管弦系和樂隊學院被國家教育部、財政部批準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   作為全國專業音樂表演藝術的中心,許多國際、國內的重要學術活動在學院舉行。一年一度的北京現代音樂節、北京國際電子音樂節和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節等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和影響。學生們除了向本校的教師學習之外,他們經常有機會向來院講學的國際知名的演奏家、歌唱家、作曲家、音樂學家和指揮家面對面地學習。他們也有機會參加由學校和在京國際機構主辦的各種音樂節活動。 多年來,學院一直遵循“開闊的學術視野,廣泛的對外交流”這一基本的辦學原則,十分重視國際音樂文化交流工作,每年都聘請眾多國外著名音樂家和學者來院講學或任教,也有計劃地選派教師和學生出國學習、講學和演出。學院還聘請國際著名音樂家擔任名譽教授或客座教授,其中包括作曲家潘德列茨基、謝德林、古柏杜麗娜,指揮家小澤征爾、祖賓·梅塔、巴倫伯依姆、鋼琴家阿什肯納齊、弗萊舍爾、波格萊里奇,小提琴家梅紐因、斯特恩、帕爾曼、穆特、克萊默、文格洛夫,大提琴家羅斯托洛波維奇、馬友友,歌唱家貝爾岡齊、帕瓦羅蒂、多明戈、杰西·諾曼等,他們定期或不定期地來院訪問,舉辦大師班。 由優秀學生組成的中國青年交響樂團、民族管弦樂團、合唱團、附中少年交響樂團及附小室內樂團多次出訪歐、美、亞、非各國及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參加了包括貝多芬國際音樂節、柏林青年古典音樂節等重要國際音樂節,并在許多重要場合演出,獲得廣泛贊譽。學校還與俄羅斯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法國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與舞蹈學院、英國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奧地利維也納音樂表演藝術大學、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耶魯大學音樂學院、日本東京藝術大學等世界著名音樂院校建立了校際交流合作關系。 學院校區教學設施功能齊備,大學部教學樓、琴房樓、圖書館、學生宿舍、運動中心均集中于此。 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廳是重要專業音樂會演出場所,每年有來自世界各國的著名音樂家舉行高水平的音樂演出,許多當代重要作曲家的音樂作品在這里首演。校園內有8個大中小型專業演奏廳、歌劇排演廳和學術報告廳。設在琴房樓和教學樓內的演奏廳各有座位200余個,是舉行室內樂演出的理想場所。 ?中央音樂學院圖書館面積4780平方米,館藏圖書樂譜、音像資料、音樂期刊等各種載體形態的資料逾47萬件(冊),包括古琴、琵琶文字譜、寺廟音樂工尺譜、傳統民族樂器演奏譜等珍貴資料,以及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外國作品。另外還有不同語種的專業理論及工具書7.5萬余冊,音樂期刊1萬余冊,音像資料22.6萬余件,是中國最大的專業音樂圖書館。同時,數字圖書館還擁有《館藏音樂書籍全文庫》、《館藏音樂樂譜全文庫》、《音樂核心期刊全文庫》、《館藏音像資料點播庫》等數據庫。電子資源覆蓋書籍、樂譜、期刊、音視頻,是國內目前最大的專業音樂電子資源庫。圖書館還收藏有中國現代作曲家的資料及手稿,以及許多珍貴的文字和音響資料。其舉辦的音樂視聽欣賞會、專業講座及互聯網查詢等特色服務廣受師生的歡迎。該館附設有參考書閱覽室、大閱覽室和設備先進的視聽室,為師生提供了安靜的學習和工作環境及良好的視聽設施,以及學院各種教學、演出活動及個人表演資料的專業級實況錄音、攝像,實現了采訪、編目、流通、查詢等業務的計算機管理,形成了現代化的音樂專業圖書館管理格局和集采、編、流、閱覽、資料復制、視聽欣賞、現場采攝錄及多個數據庫等一體化的全方位服務格局。1997年,該館加入了國際音樂圖書館協會(IAML),成為國內的第一個會員館。   中央音樂學院校區本部為北京西城區鮑家街43號,大學部校園分東西兩個校區,占地面積54446.54平方米。校園東區毗鄰本部,占地面積為6735.3平方米。教學區校舍建筑面積為87485.33平方米,其中教學行政用房有68855.51建筑平方米,圖書館面積約4070.62平方米。附中校區設在北京豐臺區方莊方群園。 目前,學院正在努力實施“十一五”規劃的各項目標和“211工程”三期建設項目??偯娣e3.6萬平方米的新教學樓已經完工并投入使用。這是一座集課室、琴房及各類功能先進、設施完善的音樂廳、報告廳和排練場所為一體的教學設施,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2008年經教育部批準立項,學校東區擬將建設未來的學生公寓及新音樂廳,總計建筑面積約5.1萬平方米。這一計劃實現后,學院的辦學條件、校園環境都將得到根本性改變。屆時,中央音樂學院教學與生活設施也將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為學院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免責申明:馬可波羅品牌排行網品牌榜單排序不分先后,無需申請申報,數據由系統生成,復制請注明出處,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轉載數據 。

馬可波羅品牌排行(www.hn421400.com/pinpai/)為您提供最全面的藝術品牌排行榜,藝術最受歡迎十大品牌,藝術哪個牌子好,藝術最新報價及與藝術品牌相關的產品等信息。

好男人电影在线社区